《新刘海砍樵》登上人民日报,“传统戏曲基因+数字技术+沉浸式演绎”解锁戏曲新魅力
《新刘海砍樵》登上人民日报!
今日,人民日报文化版刊发重点报道《“青春版”地方戏圈粉年轻人》,以《湖南新国风幻境秀花鼓戏 零距互动看『砍樵』带风!》的大篇幅内容,介绍湖南省花鼓戏剧院认真答好两道“融合命题”,不断推动文化创新,成功推出了《新刘海砍樵》。通过创意升级,《新刘海砍樵》实现“传统戏曲基因+数字技术+沉浸式演绎”的三维破圈,推动传统戏曲走到更多年轻观众的身边。
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的湖南省花鼓戏剧院,在由仓库改建成的小剧场里,熟悉的旋律响起。许多观众早早前来,等待新国风沉浸式幻境秀《新刘海砍樵》开演。
这部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、湖南广电金鹰955、长沙“一台好戏”团队联合打造的作品,以科技赋能、青春叙事和沉浸体验,让传统花鼓戏焕发新生。自2024年4月首演以来,《新刘海砍樵》在长沙掀起观演热潮,累计演出170余场,吸引观众超2万人次,其中25岁到35岁的年轻观众和外地游客占比均高达70%,复刷率达30%。
《新刘海砍樵》剧照
作为花鼓戏的经典剧目,《刘海砍樵》讲述了樵夫刘海与狐仙胡秀英的爱情传奇。这个故事家喻户晓,新作何以打动年轻人?
音乐是一大亮点。《新刘海砍樵》保留花鼓戏特点的同时,在音乐设计上大胆融合传统花鼓戏唱腔与当代音乐剧风格,将流行音乐节奏融入比古调,配合空间音频技术,实现声音在剧场内的立体环绕。观众既能听到“胡大姐”原汁原味的唱腔,也跟着武打场面中的电子配乐热血沸腾。
在观演方式上,演出打破常规剧场特征,减少有界限感的戏剧空间设计。462平方米的沉浸式剧场里,演员衣袖带风掠过前排观众,烟雾从座位下方升腾,剧中主角“刘海哥”与“胡大姐”成亲时,幸运的观众还能收到“红包”。演出结束时,演员还会邀请观众一起上台唱歌跳舞。这种“零距离互动”的观演模式,使观众成为演出的一部分,沉浸其中。
原本只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“斗法”等场景,在剧场里也能欣赏了。演出运用实景融合裸眼3D等多媒体技术,配合吊威亚等舞台特技,将水墨山水与国风元素动态叠加,舞台机械与威亚特技结合,呈现飞天遁地的奇幻场景,以年轻人更加青睐的表现方式,为花鼓戏引来更多“流量”。
创新力度不小,演员们也需掌握“十八般武艺”。饰演胡秀英的00后演员陶欢说,既要戏曲的身段,又要音乐剧的表现力,挑战很大,“只要能吸引更多人走进剧场,一切都值得”。
来自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的戴星瑀是《新刘海砍樵》的忠实观众,这部戏她现场刷了29遍。第一次看完《新刘海砍樵》后,她就喜欢上了湖南花鼓戏,并开始尝试接触和体验。“剧情好,质量过硬,里面体现的湖湘文化底蕴也很吸引人,演出中不同的演员阵容和玩法也可以给人带来惊喜。每次看完《新刘海砍樵》,我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感想。”戴星瑀说。
“《新刘海砍樵》运用了沉浸式剧场的形式,重构传统故事的角色与叙事,以传统内核的现代表达打开观众的想象空间。这种新空间演绎也是‘文化+科技’‘文化+旅游’的一次尝试。”《新刘海砍樵》制作人陈彦雨说,接下来还将根据观众的反馈,对演出进行升级。
目前,《新刘海砍樵》还推出了“传承篇”,不少小朋友登场演出,收获许多好评。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党委书记、院长陈争光说“《新刘海砍樵》实现了传统戏曲基因+数字技术+沉浸式演绎的三维破圈,打造了一个感官交互的环境式剧场,推动传统戏曲走到更多观众身边。”